第700章 老秦视察!!-《阳谋》


    第(2/3)页

    其实这三个村的难度在于我们的麂子河,之所以不通公路,核心在于麂子河水流湍急,两岸峡谷幽深不好跨越!

    今年我们搞旅游勘测的小组已经找到了两个相对平缓的渡河点了,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搞桥梁勘测,如果这两个地方都能架桥,下一步我们再测绘道路!

    现在的资金缺口很大,但是我们一步步的来,先把规划测绘搞出来,有了方案就有了基础了,就算上面不给拨款,我们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我们自己也能够再两三年之内把这三个村的道路建设给搞好!

    现阶段,我们主要的方式方法还是搞产业扶贫,我们的扶贫工作队在这几个村一共投资了四百多万,主要种植药材,其中白三七的种植,重楼的种植现在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当然,这些名贵药材的种植是否真的能够完全成功也需要一个差不多两到三年的周期,做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这三个村依托自己优渥的自然条件,找到了符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应该说这是我们大林山扶贫工作队的成绩!”

    唐俊侃侃而谈,给秦吉春介绍大林山的扶贫工作情况,和县里一样,县里抓扶贫工作的是一把手,大林山镇抓这块的也是唐俊。

    现在工作队的干部,副书记,常务副乡长等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全部直接对唐俊汇报,对唐俊负责。

    唐俊实在是太忙了,全镇的事情,不论大小基本都要找他,他不点头很多工作就没有办法做。现在大林山关于旅游的, 关于工程的,关于扶贫的,关于产业发展的,关于上面各种检查的,关于领导视察的,关于旅游接待工作的,唐俊都要管。

    但是不管多么忙,唐俊始终把扶贫工作当成重中之重,唐俊察言观色,大抵能够明白秦吉春的意思,秦吉春这一次来大林山视察,或者说他来调研西北山区,一方面是为了接下来可能到来的调整做准备。

    但是另一方面,老秦这个人又不希望别人对此有过多的解读,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还是想多看一点东西的,唐俊道:

    “县长,要不我们今天就跨越一下麂子河,看一看当年土家人走过的茶马古道?”

    大林山麂子河,在清朝年间是老茶马古道的毕竟之路,现在渡河点的选择还是当年那条茶马古道的路,一路还能看到当初为了骡马好上山而铸成的青石台阶呢!

    实际上现在大林山的几个村因为不通公路,主要的运输方式还是骡马,搞扶贫的时候往山里面运送物资,有时候镇里一请就是十几匹的骡子往里面运。

    三个村,一共两千人都在大山里面,两千人的生产生活物资一年该有多少?这还没有牵扯到建筑物资呢,所以说道路建设搞不好,扶贫工作很难出关键性的成绩。

    毕竟我们国家温饱问题早就解决了,农村家家户户已经不缺少吃的喝的了,老百姓贫穷,主要就是居住条件比较差,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另外就是看病难,读书难,这些问题。

    要解决居住条件的问题,那就需要现代化的砖瓦结构的房子,但是不通公路,这一条就很难!像上河和下河两个村,他们老百姓盖砖瓦房子还是自己用泥坯烧制的,那种效率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第(2/3)页